組蛋白乳酸化修飾通過上調NFATc2表達及抗乳酸化組蛋白自身抗體促進類風濕關節炎進展

組蛋白乳酸化修飾通過上調NFATc2表達及抗乳酸化組蛋白自身抗體促進類風濕關節炎進展

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的最新研究,首次系統揭示了組蛋白乳酸化修飾在RA疾病進展中的關鍵作用。研究人員通過整合多組學分析、分子生物學實驗和動物模型驗證,闡明了乳酸依賴性組蛋白修飾調控纖維樣滑膜細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FLSs)致病性的新機制,并為RA診斷提供了新型血清學標志物。

查看詳細
SMC通過調控ParB-CTP酶活性與染色質擴散增強細菌染色體分離復合體穩定性

SMC通過調控ParB-CTP酶活性與染色質擴散增強細菌染色體分離復合體穩定性

弗羅茨瓦夫大學的Katarzyna Pawlikiewicz等研究人員以模式生物委內瑞拉鏈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為對象,通過構建ParB-HaloTag(ParB-HT)融合蛋白菌株,結合時間推移熒光顯微鏡、單分子追蹤(SMT)、熒光恢復后漂白(FRAP)及染色質免疫沉淀測序(ChIP-seq)等多學科技術,系統探究了SMC存在與否對ParB動態行為、DNA結合特性及酶活性的影響。該研究論文已于2025年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查看詳細
抗體藥物偶聯物Trastuzumab Deruxtecan在HER2低表達轉移性乳腺癌中的長期生存獲益:DESTINY-Breast04 III期試驗最終分析

抗體藥物偶聯物Trastuzumab Deruxtecan在HER2低表達轉移性乳腺癌中的長期生存獲益:DESTINY-Breast04 III期試驗最終分析

針對HER2低表達(IHC 1+或IHC 2+/ISH-)轉移性乳腺癌化療后治療困境,研究人員開展III期DESTINY-Breast04試驗。結果顯示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相比醫生選擇的化療(TPC)顯著延長總生存期(HR 0.69)和無進展生存期,且安全性可控。

查看詳細
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時S期殘留克隆性漿細胞對多發性骨髓瘤臨床預后的影響研究

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時S期殘留克隆性漿細胞對多發性骨髓瘤臨床預后的影響研究

為解決多發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自體干細胞移植(ASCT)后早期復發率高、預后差異大的臨床難題,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關于移植時殘留克隆性漿細胞S期比例(S-phase%)影響的大規?;仡櫺匝芯俊=Y果表明,S-phase%≥2%的患者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顯著縮短

查看詳細
靶向胰腺癌基質高效遞送IL-2免疫基因的協同治療新策略

靶向胰腺癌基質高效遞送IL-2免疫基因的協同治療新策略

胰腺導管腺癌(PDAC)因其侵襲性強、化療耐藥性高而成為最致命的惡性腫瘤之一。盡管免疫療法在多種癌癥中展現出潛力,但在PDAC治療中卻舉步維艱。針對這一挑戰,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創新的基質靶向基因遞送平臺,為實現PDAC高效免疫基因治療提供了新思路。該研究成果已發表于《Molecular Therapy》期刊。

查看詳細
工程化細胞外囊泡(ILB-202)抑制NF-κB的安全性與抗炎作用:一項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的I期臨床試驗

工程化細胞外囊泡(ILB-202)抑制NF-κB的安全性與抗炎作用:一項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的I期臨床試驗

本文報道了首項評估系統性給藥工程化細胞外囊泡(EV)ILB-202的I期臨床試驗。該研究證實ILB-202(一種載有超級抑制蛋白IκBα(srIκB)的異體EV)在健康志愿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并初步展示了其通過調節NF-κB、TGF-β和TNF等通路,誘導抗炎狀態的免疫調節活性

查看詳細
核糖核苷酸滲入線粒體DNA驅動炎癥反應——揭示核苷酸代謝失衡引發年齡相關性炎癥的新機制

核糖核苷酸滲入線粒體DNA驅動炎癥反應——揭示核苷酸代謝失衡引發年齡相關性炎癥的新機制

近期研究表明,線粒體蛋白酶YME1L通過重塑線粒體蛋白質組響應營養應激,支持回補反應和嘧啶代謝,對某些實體瘤生長和成體神經干細胞維持至關重要。YME1L缺失或化療藥物抑制胞質嘧啶合成會引發核苷酸失衡,導致mtDNA釋放和炎癥。然而,核苷酸失衡或其他線粒體應激源影響mtDNA并導致其釋放的具體機制仍不清楚。

查看詳細
阿爾茨海默病中突觸囊泡蛋白2A在腦組織及胞外囊泡中的減少及其與Aβ、tau和APOEε4的關聯研究

阿爾茨海默病中突觸囊泡蛋白2A在腦組織及胞外囊泡中的減少及其與Aβ、tau和APOEε4的關聯研究

本研究針對阿爾茨海默病(AD)中突觸功能障礙的機制及生物標志物開發問題,通過蛋白質組學與免疫組化技術,系統分析了AD患者腦組織及腦源性胞外囊泡(BDEVs)中突觸囊泡蛋白2A(SV2A)及其他突觸相關蛋白的表達變化。本研究通過整合蛋白質組學分析與組織免疫染色技術,旨在系統揭示SV2A在AD中的表達模式及其與疾病核心病理的關聯。研究團隊通過對來自多個腦庫的105例死后腦樣本(包括57例AD患者和48例非癡呆對照組)進行質譜分析與免疫組化實驗,重點考察了SV2A及其他突觸蛋白在BDEVs和不同腦區的分布情況,

查看詳細
Cell:參考基因組的選擇會影響遺傳研究的結果

Cell:參考基因組的選擇會影響遺傳研究的結果

南加州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使用錯誤的“參考基因組”會嚴重扭曲結果。以北美最常見的野生犬科動物之一灰狐為例,如果將其與家犬或北極狐的基因組進行比對,會導致種群規模看起來更小、多樣性更低,甚至出現衰退,而實際上它們的種群數量是穩定或正在增長的。這項研究成果于9月22日發表在《Cell》雜志上,強調了選擇適當參考基因組的重要性。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