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果糖飲食通過代謝重編程促進效應T細胞生成加劇炎癥反應的作用機制及二甲雙胍干預研究

高果糖飲食通過代謝重編程促進效應T細胞生成加劇炎癥反應的作用機制及二甲雙胍干預研究

本研究揭示了高果糖攝入通過激活mTORC1信號通路和ROS依賴性TGF-β活化,直接促進Th1/Th17細胞分化,從而加劇炎癥性腸病(IBD)的分子機制。團隊通過體內外實驗證實,二甲雙胍可逆轉果糖誘導的T細胞免疫失衡,為代謝-免疫交叉調控提供了新靶點。

查看詳細
基因-代謝組-飲食互作在癡呆風險中的精準預防:APOE4純合子特異性代謝通路與地中海飲食的調控作用

基因-代謝組-飲食互作在癡呆風險中的精準預防:APOE4純合子特異性代謝通路與地中海飲食的調控作用

APOEε4(APOE4)等位基因作為阿爾茨海默病最強遺傳風險因素,攜帶兩個拷貝可使AD風險增加8-12倍。然而,基因型如何通過代謝通路影響疾病進程?飲食干預能否針對性調節高危人群的代謝特征?這些問題成為當前研究的核心難點。由Yuxi Liu、Dong D. Wang等組成的國際團隊在《Nature Medicine》發表重要成果。研究創新性地整合美國護士健康研究(NHS)4,215名女性和健康專業人員隨訪研究(HPFS)1,490名男性長達34年的前瞻性數據,結合血漿代謝組學(401種代謝物)、基因分型

查看詳細
真菌共生與致病性的pH堿化調控機制:轉錄因子Dal81與Stp2的協同作用

真菌共生與致病性的pH堿化調控機制:轉錄因子Dal81與Stp2的協同作用

為揭開這一謎團,由Xinhua Huang和Changbin Chen領銜的研究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重要成果。研究人員首先通過大規模遺傳篩選,從674個基因敲除突變體中鑒定出23個具有堿化缺陷的候選基因,其中編碼Zn(II)2Cys6轉錄因子的Dal81表現出與Stp2類似的完全堿化能力喪失。通過構建原養型背景的dal81Δ/Δ突變體,研究證實Dal81缺失會導致體外和吞噬溶酶體中的堿化缺陷,且與stp2Δ/Δ雙敲除突變體表現出協同效應。

查看詳細
人類皮下脂肪組織的單細胞DNA甲基化與三維基因組圖譜揭示肥胖與炎癥的細胞類型特異性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人類皮下脂肪組織的單細胞DNA甲基化與三維基因組圖譜揭示肥胖與炎癥的細胞類型特異性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開創性研究通過單核甲基化-3C測序(snm3C-seq)結合單核RNA測序(snRNA-seq),首次繪制了人類皮下脂肪組織(SAT)的細胞類型分辨率表觀基因組圖譜。研究發現脂肪細胞與髓系細胞存在顯著的甲基化(mCG)差異,鑒定出TET1和DNMT3A為關鍵調控因子

查看詳細
靶向小細胞外囊泡中網狀蛋白4(RTN4)抑制三陰性乳腺癌轉移并增強免疫治療效果的機制研究

靶向小細胞外囊泡中網狀蛋白4(RTN4)抑制三陰性乳腺癌轉移并增強免疫治療效果的機制研究

研究團隊通過分離非轉移性和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TNBC)患者血漿中的小細胞外囊泡(sEV),發現轉移組sEV中網狀蛋白4(RTN4)表達顯著升高。臨床數據分析顯示RTN4與晚期TNBC患者不良預后相關。

查看詳細
靶向TROP-2抗體偶聯藥物sacituzumab tirumotecan聯合PD-L1抑制劑tagitanlimab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II期臨床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靶向TROP-2抗體偶聯藥物sacituzumab tirumotecan聯合PD-L1抑制劑tagitanlimab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II期臨床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腫瘤治療領域迎來重要突破!最新發表在權威期刊的研究揭示了靶向滋養層細胞表面抗原2(TROP-2)的抗體偶聯藥物(ADC)sacituzumab tirumotecan(sac-TMT/MK-2870/SKB264)與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抑制劑tagitanlimab(KL-A167)的強強聯合。這項代號為OptiTROP-Lung01的多中心II期臨床試驗,專門針對無可用藥基因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設計了兩套創新給藥方案。

查看詳細
靶向轉鐵蛋白受體(TFRC)的巴伐查爾酮通過鐵代謝調控逆轉膀胱癌吉西他濱耐藥

靶向轉鐵蛋白受體(TFRC)的巴伐查爾酮通過鐵代謝調控逆轉膀胱癌吉西他濱耐藥

膀胱癌(BCa)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中吉西他濱(Gemcitabine)作為一線化療藥物常因耐藥導致治療失敗。耐藥機制與核糖核苷酸還原酶M1亞基(RRM1)過表達密切相關,而鐵代謝通路(TFRC介導的Fe3+內吞和線粒體鐵利用)在DNA修復中起關鍵作用。

查看詳細
組蛋白伴侶NASP調控組蛋白周轉驅動PARP抑制劑耐藥性的機制研究

組蛋白伴侶NASP調控組蛋白周轉驅動PARP抑制劑耐藥性的機制研究

PARP抑制劑(PARPi)在治療同源重組缺陷腫瘤中取得重大突破,但耐藥性仍是臨床挑戰。研究人員發現PARPi會觸發癌細胞染色質組蛋白釋放,而靶向組蛋白伴侶NASP可增強PARPi敏感性。該研究揭示了NASP通過TPR結構域維持組蛋白穩定性,與INO80復合物及PARP1協同調控組蛋白周轉,為克服PARPi耐藥提供了新靶點。

查看詳細
Nature子刊:人工智能在古代微生物中發現新抗生素

Nature子刊:人工智能在古代微生物中發現新抗生素

在《自然微生物學》雜志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能識別古菌中以前未知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可以促進下一代抗生素的開發。為了發現古菌中隱藏的潛在抗生素化合物,研究人員求助于人工智能。該團隊利用了APEX的更新版本,這是de la Fuente實驗室最初開發的一種人工智能工具,用于識別古生物學中的候選抗生素,包括猛犸象等已滅絕動物的蛋白質。

查看詳細